【Book】李光耀观天下
李光耀先生简直面面俱到对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点评。一个人可以做这样的点评,发布自身的见解和判断非常不容易。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李光耀先生不仅是热爱政治,并且有着很好的政治天赋。
李光耀的细节上讲的对吗?未必对。比如中国人认同一个强大的中央会带来和平这样的观念未必存在了数千年。但是表达的意思是对的吗?应该是。表达意思正确了就不妨碍指导实践。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李光耀先生对个人生活的回顾是我最好奇的部分。“对于人生,我不会特别执著于什么,或者高谈什么伟伦,就只是以自己想做的事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就我自己来说,想做的我已经尽力做到了,我心满意足。”李光耀先生自己切切实实做到了。当我把时间放长到一生来看,有些事情对我的重要性就变高起来。希望我回顾的时候,也能做到。
对于这本书东南亚,欧洲,中东的点评我现在不是很有兴趣。但我想有一天,当我走出去,去到这些国家的土地上。我再来读一读李光耀先生的点评,会更有感触吧。
- 一、 中国:一个强大的中央
- 二、美国:陷入困境但优势仍在
- 三、欧洲:衰退与分歧
- 四、日本、朝韩和印度
- 五、东南亚
- 六、新加坡:处在十字路口
- 七、中东:春残无夏
- 八、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 九、能源和气候变化:做好最坏的打算
- 十、个人生活:选择何时而去
- 十一、老朋友的对话
一、 中国:一个强大的中央
一个强大的中央
五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只要中央政权是强大的,这个国家就安全。如果中央虚弱了,国家就会紊乱。一个强大的中央会带来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每个中国人都这样认为,这是他们从根深蒂固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的基本原则。在短期内,人们不可能背离这一原则。这种心态比共产主义的历史要长,已存在数个世纪,甚至数千年了。
西方一些人希望看到中国实现西方传统的民主,这是不可能的事。美国人认为,如果不实现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以及每隔数年更换总统和改选议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国家。这是他们对世界先入为主的看法。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的传统。
要当领导,就得接受别人因为你管理得好而致富。我曾经对深圳一位党委书记说过:“要当一位成功的领导人,就不能还想到自己。你得制定一套体制,让别人创造财富而致富。而自己始终只能是一位诚实的清官,不那么富有。”
政治变革
随着全国各地出现的变化,中国的政治也必须变革。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在有生之年看到的最令人震惊的一件事是,苏联列宁主义制度培养了一位法律系毕业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他竟然断定,那是一个坏制度,应该改革。我不敢断言,这不会在中国重复发生。然而,如果你只是在选择领导人的方式上稍作改良,你将会引起下一代人的抱怨:“看,这是徒劳的,让我们解放它。”没人敢说这种事不会发生。
但是,即使这种事会发生,也不会出现一人一票的制度。将会出现的是一批领导人被另一批领导人所取代。这是缘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相信,强大的中央政权能带来和平和繁荣。一人一票制度从未在中国存在过,也绝不会带来一个繁荣的中国。他们将不会尝试这种制度。
在今后10年至20年,我们预计中国的政治改革会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可能会非常小心地朝着更多参与式的政府发展。一些村子和部分低层次立法机构已实现直接选举,不排除中国会逐步扩大直选范围的可能。但他们将采取试验性的、逐步扩大的方式,避开会带来不可预料结果的自由选举。只要能维持对局势的全面控制,他们会允许一些尝试。归根结底,他们还没有面临要进行大胆改革的强大压力或强烈动机。
中国共产党现在热衷于探索党内民主,第十七次党代会比第十六次要开放多了。在部分党内最高职位的候选名单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过去,最高领导人如毛泽东、邓小平可以确定他们的接班人,但胡锦涛办不到。
中共能控制腐败吗?党的最高领导人可以试图保持清廉。但他们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腐败。
做事不太理会法律或治理制度,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在他们看来,签署一份协议只是长期友谊的开始。作为朋友,你们必须不时地商量,你们之中谁是否多挣了钱,谁是否需要掏出更多的钱。
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保持谦逊
他没有江泽民那样随和,也不像胡锦涛那样拘谨。他显得很庄重,这是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说,他们已不再是共产党人了,而是实用主义者,决心塑造一个富裕发达、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
美国人在亚太地区保持显著的力量,以平衡中国,这符合包括东盟各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利益,如果没有美国的制衡,亚洲小国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当你有两棵树,而不是一棵树时,你可以选择在任何一棵树下遮阳。对美国来说,留在太平洋也是重要的,因为如果美国在这里失去了优势,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势也会失去。
在20年至30年内,双方的力量最终会对等,实现平衡。第一次平衡,中国将把美国人赶出12海里的界限,第二次平衡将把他们赶出中国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一旦他们能做到这样,他们就成为这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了。
美中两国间会出现的最大危机是在台湾问题上。但是我认为,美国不会为了维护台湾“独立”与中国交战,这得不偿失。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
答:就目前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因为他们想从我们这里获取想法。但是,一旦他们处于领先地位,就不再需要我们了,关系也会变化。
新中国:人民、社会、经济
我们在30年内会看到一个更为独断、更加民族主义的中国吗?有可能。我在这个新中国的第一阶段,看到不断滋长的民族主义,这是因为中国人感到他们有实力了。但是,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做的还是有限时,就会停下来进行反思。由于他们已认识到,展示实力并不能使美国人离开这个地区,因此他们将适度地展示力量。他们将会意识到,他们对比他们小的邻国越施加压力,这些国家就越向美国靠拢。为了保险起见,这些小国为美国的航母来访提供便利。
问:由于非常迅速的经济转型,您认为中国正在出现什么问题?
答:我从两个方面看到了他们的脆弱。一是没有治理制度,个人不服从领导人。二是他们没有法治,是掌权的人在统治。因此每当领导人更换,就意味着高级领导人员的若干个层面或层级将发生变化。这是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二、美国:陷入困境但优势仍在
意愿是一回事,能力和力量则又是另一回事。
最终的较量
美国的成功在于它活力十足的经济,而这活力的来源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不仅能以更少资源去实现同等的产出,还能不断创新,创造出很快被世界认为有用、可取的全新商品和服务。
我为什么相信美国就长远而言会成功?
首先,美国社会比过去任何时候的中国都更具吸引力。美国每年引进成千上万的聪明且不安于现状的移民到那里定居,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功。这些移民通常更富有创新精神,而且敢于冒险,否则他们就不会背井离乡去另一个国家。
债务问题
美国有其他会产生长远后果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没得到应有的政治辩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教育。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美国,就是为了进入当地的高等学府,因为它们是最好的。但是,美国需要培育的不仅仅是顶尖的科学家、学者、专业人员和实业家,它还需要不断培育底层的人,因为在任何经济中,大部分工人是由中层的人才组成。
我所认知的美国
在这方面,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更为明智。他们不认为改变别人的制度关他们的事。制度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去应付,并尽量从中获取好处,而不把自己套牢。美国人的问题是,他们带着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制度的想法介入,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证明他们错了,他们没有改变世界。
三、欧洲:衰退与分歧
欧元的根本问题是,如果财政尚未整合,就不可能实行货币一体化,尤其是当一个地区同时有德国与希腊这种消费和节俭习惯如此迥异的国家。这样的不协调最终将破坏整个制度。因此,欧元注定会困难重重,灭亡早已存在于其基因。欧元过去几年的问题,不应被看作是因为一两个国家政府做不到量入为出,或者是其他国家未能提醒它们入不敷出的危险。
四、日本、朝韩和印度
日本:走向平庸
日本眼前最严峻的挑战是人口问题。
朝韩:偷天换日
印度:受种姓制度羁绊
中国有着印度所缺乏的某种凝聚力。印度境内使用的民族语言超过400种,而在英国统治者还没到印度建造铁路将其统一之前,印度人是由不同王公、苏丹或纳瓦布(地方行政长官)统治的多个族群。
我是带着难过的心情对印度作出这些观察的。我一开始是为印度加油,因为它是一个民主国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领悟到了两件事。第一,民主制度并非什么灵丹妙药,它无法为所有人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社会内有一些根本的势力是难以改变的,那些历史越是悠久的国家越是如此。印度受制于其内部结构几乎无法改变的现实,并被种姓制度紧紧束缚,无法挣脱。
五、东南亚
马来西亚:分道扬镳
马来西亚选择成为一个以说马来语为主的国家,而新加坡选择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建立了多元种族的社会。
印度尼西亚:偏离中央
泰国:苏醒的社会底层
越南:解不开的社会主义思维枷锁
缅甸:将领改变路向
六、新加坡:处在十字路口
政治
万事难料,唯有一事我敢肯定:如果新加坡最终决定走向两党制,我们将注定平庸。
两党制最大的问题是,一旦落实,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选择从政。参选得冒很大风险。竞选活动会变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恶毒。如果你才干超群、事业有成,何必为了参选而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只赌上自己的利益,还会牵连家人。你也许宁可置身事外不趟这趟浑水,继续过着好日子。
人口政策
经济
七、中东:春残无夏
八、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九、能源和气候变化:做好最坏的打算
十、个人生活:选择何时而去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起床,清电邮,阅报,做运动,然后用午餐。之后,到总统府的办公室上班,看文件,写写文章或准备演讲稿。下午或傍晚时分,有时会安排记者采访,再花一两个小时与我的华文老师在一起。
我习惯天天运动。八九十岁了,还可以端正坐着,走路也不需要靠拐杖。
我还经常约人见面交流。你必须见人,因为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与人多接触。除了国内的朋友,我也经常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不时来自中国和欧美的朋友会面。我试着不光与老朋友或政治领袖会面,也同时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士,例如学者、商人、新闻工作者和普通市民。
生比死好。但每一个人终究得面对死亡。这个问题是许多正值壮年的人不愿意去面对的。但89岁的我没必要回避这个问题。
对于人生,我不会特别执著于什么,或者高谈什么伟伦,就只是以自己想做的事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就我自己来说,想做的我已经尽力做到了,我心满意足。
到头来,我此生最大的满足感,就是自己曾经花了这么些年,争取支持、激发民心,打造了这么一个任人唯贤、没有贪污、种族平等的地方,并且在我之后还会继续下去。
在任的压力在于必须做决定。有时候好几个问题一起来,等着你一一做决定,你就得审慎地作判断。一旦做了决定,就不可能回头了。是不一样的压力。
十一、老朋友的对话
从政者和政治家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一个从政者不过想打响自己的知名度然后步入政坛,会因为掌握权力而有荣耀感。而政治家会有使命感,争取权力来成就某些事。一个政治家不光是争取权力完成某些使命,也有能力选定优秀接班人,让使命延续下去。这就是我的理解。
要当领导,就得接受别人因为你管理得好而致富。我曾经对深圳一位党委书记说过:“要当一位成功的领导人,就不能还想到自己。你得制定一套体制,让别人创造财富而致富。而自己始终只能是一位诚实的清官,不那么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