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铃木敏文 的读书笔记

  • 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
  • 实现机遇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和思维力。其中,问题意识指能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的状态。而思维力代表了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 做任何事都不会半途而废,总是坚持以这样的性格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地度过每一天。
  • 我逐渐掌握了有助于经营的两个基础的学科知识——统计学和心理学。
  • 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
  • 我所理解的经营在于方式方法,核心因素是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内容,
  • 在最终谈判中,我们并没有采取任何精妙的战术,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提出不能总是执拗于眼前的“费率”问题,应从长远考虑的论点,而这也成为了获得对方理解的关键转折点。
  • 为了提高小规模便利店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在店面的布局上下功夫,提升顾客的消费兴趣,还必须提供合理有效的采购及物流制度,这样才能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 密集型选址的开店优势有如下三点: 1.在一定区域内,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而认知度又与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能促进消费的意愿。 2.当店铺集中在一定范围时,店与店之间的较短的距离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不仅是送货的货车,负责向各加盟店传达总部方针并予以指导的店铺经营顾问在各店铺之间的移动时间也随之缩短,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与店主探讨。关于这一点,在下一章将有详细说明。 3.广告和促销宣传更见成效。店铺如果集中在同一区域,不仅能有效节约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 虽然是很小的一点,但是不观察思考问题就不能得出
  • 为此,我改变了陈列方式,将各个品牌的产品排成一排,让顾客面对丰富的选项,自主选择。结果这一方式吸引了更多顾客购买,所有产品的销售额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 凡事若只注重眼前,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在获得信息后,进一步研究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及时应对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让企业保持稳步的成长。反之,一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将被越拉越大,即使事后亡羊补牢也很难迅速让经营返回正轨。
  • 如果要分析7-Eleven独占鳌头的原因,可以用以下三点概括: 1.始终贯彻密集型选址战略; 2.具备产品研发与供应的基础体系; 3.注重与员工的直接沟通。
  • 我们要盯住“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
  • 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 如果负责制定公司经营路线的管理高层具备坚定信念,就会给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带来正面的影响。
  • 事业开拓的过程中,比起运用出奇制胜的招式,更应优先以稳固企业的基础为重。
  • 你如果协助加盟店经营的第一线人员对公司的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就不能向各个店长准确地传递总部的方针。
  • 在由上至下地传递企业方针时,直接沟通远胜于其他任何方法。以众所周知的“传话游戏”为例,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总会无意识地回避负面信息,报喜不报忧。面对讨厌的、负面的内容,人们通常会产生逃避心理,不自觉地曲解信息。如果把我的想法以负责人→经理→店铺经营顾问的路径层层传递下去,最终店铺经营顾问往往不能接收到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
  • 会议并不只是单方向的传达,只有把握听众的反应,进行双向的沟通,才能让会议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 1.必须掌控每种产品的销售动向,建立假设并以真实的数据验证,从而提高订货的精准度,贯彻“单品管理”;2.门店和员工自身都要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改变。上述两点是7-Eleven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几乎每次会议,我都会从不同角度切入,不厌其烦地向店铺经营顾问反复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 看到管理层执著的态度,员工们自然会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将这两点谨记于心。
  • 与其作出没有任何依据的主观臆测,倒不如思考为何消费者会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尝试在时代的变化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
  • 如果企业的高层过于独断专行,那么“老板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应声虫也会随之增多。如此一来,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很难培养出员工自主建立假设、挑战创新的能力。
  • 所谓经营,就是不忘根本,踏实地向前迈进。只有凭借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才能在紧急关头迎接挑战,做出具有独创性的变革。相反,如果连最基础的工作都完成不了,那么对待改革创新更加无从下手。
  • 7-Eleven的全体员工都和我持有相同的经营理念,秉承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 如果业务内容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不论别人提出任何疑问都应该具备迅速作答的能力。我也能借此判断对方是不是一个“用心工作、大有前途的人”。
  • 零售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即使不去刻意地收集信息,有效的信息也会主动出现,帮助我们获得新的想法。总之,比起收集信息,如何运用信息才是关键所在。
  • 很多人以为我每天都要阅览国内外的各大新闻,或是时刻在网上检索最新消息,为事业创新花费了大量精力。但实际上,我从未刻意通过学习构思新的经营战略。与此相反,我倒认为学习与创新思维并无直接联系。
  • 为了得到灵感和创意,我平时坚持做两件事。其一是把自己“置身于信息中”。例如回到家就打开电视,坐车就收听广播。我在每天开车上下班的途中,总会打开收音机,听一听最近又在流行什么,或是有什么有趣的新闻,当然对这些内容不必做到过耳不忘,只需让信息自然而然地经过大脑即可。 尽管如此,我依然能从中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这也许是因为我的脑海中存在“鱼钩”一样的东西吧,而这“鱼钩”即指对自身工作始终保持“问题意识”。
  • 另一个获取灵感的有效方法则是在众人面前演讲。 演讲这一形式能让头脑在短时间内快速运转,让人灵光乍现。
  • 另一个获取灵感的有效方法则是在众人面前演讲。 演讲这一形式能让头脑在短时间内快速运转,让人灵光乍现。我并不把演讲当作倾吐自身想法的时间,而是利用它整理思维,使想法系统化,将这一过程作为启发创意的源泉。当我在演讲时思考接下来应该说些什么的时候,新的创意自然会一个接一个地涌现。总之在说话前想法就已出现。
  • 在商业经营中,也有一个最好不要轻易说出口的话题。那就是数值目标。
  • 连锁便利店事业的关键并不在于门店总数的多少,最优先考虑的理应是提升每家店铺的品质,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公开宣布“要在几年内开设几家门店”的做法,无疑会让经营陷入歧路。
  • 所谓欲速则不达,工作中,应当沉下心思考应该做的事,仔细探讨前进道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并逐一进行解决,像这样专心而脚踏实地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 零售の哲学 1.做不了基础工作的人也无力发起革新。 2.只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有效的信息自然就会出现。 3.不要随口说出数值目标。
  • 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更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
  • 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是我的经营思考法则。
  • 毫无实质内容的战略并不能长久地吸引顾客。
  • 人的内心变化无常,一旦需求被过分满足转眼就会失去兴趣,达到饱和状态。
  • 人这种生物,只要享受过一次“便利”,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期待。
  • 这种生物,只要享受过一次“便利”,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期待。7-Eleven在思考如何满足顾客对“便利”的追求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门店只是单纯地售卖产品,而不能为顾客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那么即使具备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一家便利的店。
  • 但我仍然保持了冷静的态度,因为这些专业人士的批判也证明了零售业中不会有其他企业会如此不顾风险地,挑战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难题。 尽管眼前的道路荆棘密布,步履维艰,但只要顾客有实际的需求,就存在挑战的价值。
  • 理性上的认识并不代表情感上的接受。因此,一旦前进道路上出现了阻碍和挫折,内心会不自觉地产生“为什么好好的零售业非要进军银行业不可呢”等等负面想法。为此,作为团队领导人,我必须引导项目组成员们转换视角重新审视。
  • 你的态度越诚恳认真,对方就越能感受到你的热忱。
  • 真诚的品格,
  • 开拓新事业时,关键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起步之初,并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 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推进过程,当使用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出现需求和人气蹿升的“爆发点”。
  • 经营的过程中执著于出奇制胜或乘虚而入是无法长久的。当你顺应变化思考,答案自然会了然于心。
  • 零售の哲学 1.越看似赚钱的事业越容易饱和。 2.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3.理性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接受同等重要。
  • 7-Eleven追求的永远都是“品质”二字。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让顾客形成冲动性消费的契机数不胜数,
  • 产品种类及服务内容理应随时代而变化,但我们顺应时代创造并持续提供“价值”的根本理念,自创业初始未曾有过动摇。
  • 如果经营方法被历史经验所束缚,那么企业将停留在过去,无法得到成长。无论企业属于哪个业态或业种,只有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建立假设、采取对策,才有机会得以存续。
  • 消费者们一直在等待“高品质的产品”。
  • “只要产品的品质精湛,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畅销”——这一经营本质终于得到了集团各公司的认可。
  • 产品研发的理念是最能体现企业经营态度的环节,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力争完美。 为了始终如一地贯彻研发标准,7-Eleven采用了团队形式进行产品研发。
  • NDF的最大特点是“只为7-Eleven制造产品”,采用了零售行业前所未有的模式。
  • 以团队形式研发产品的最大优势是通过卖方和生产方两者力量的相互碰撞,发挥协同效果,接二连三地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原创产品。
  • 在协同多个企业研发产品时,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就是绝对不能成为“好朋友”。
  • 在和其他企业携手共进之时,需要注意不能成为关系过于亲密的伙伴,而应该在信赖对方的基础上随时保持紧张感。
  • 顺应消费者需求挖空心思地研发产品固然重要,但我们也非常重视被称作“经典款”的基本产品,每年都会加大对这类产品的研发量。
  • 到目前为止,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贴近“家常菜口味”的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后应该转换思路,研发“无法轻易在家中厨房烹饪的菜肴”或“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做出的味道”,进一步提升7-Eleven的“便利”特征。
  • 若想让事业步入下一个阶段,如何从“等待型经营战略”转变为“进攻型经营战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 零售の哲学 1.不能沉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 2.改变卖方市场的思维方式。 3.主动开拓新市场。
  •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是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 为了捕捉变化,我数年来不厌其烦地向员工和加盟店成员强调:工作上应该遵循“假设→执行→验证”的步骤。流通行业中,产品的滞销现象对企业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假设店面狭小的便利店摆满了滞销品,那么恐怕连门店的生存也将变得岌岌可危。
  • 不过在另一方面,POS系统提供的详尽数据,容易让人受到数字的影响,误以为今天卖得好的产品,明天也会卖得好,于是完全站在销售数据的延长线上订购第二天的产品。但实际上今天的数据对第二天而言只不过是历史记录罢了,因此在使用POS系统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 假设→执行→验证”步骤——“单品管理”即是日复一日地执行上述步骤。
  • 在进行单品管理时,也必须关注其他关联产品,这一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 “单品管理”的核心在于主动思考、建立假设,再以实际的经营数据验证假设的流程。
  • 世上没有快速提高利润的特效药。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制定出切中要点的初步假设。为了实现这一步,我们必须努力磨炼商业“嗅觉”,更敏锐地感知世间的变化。
  • 那时候,即使让营业部门为产品贴上降价10%的促销标签,也几乎无人问津,所以大家质疑区区5%的促销更不会有任何效果。但是在我看来让顾客抱有不满情绪的根源来自于上涨的消费税,因此如果以返还消费税的方式推广产品,一定能迎合顾客的情感诉求,令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 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局势,有助于企业把握商机,甚至找出让顾客主动进店消费的最优策略。
  • 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市场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折扣店,这一时代的消费者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取向,主要关注商品价位的高与低。但是,如果企业还沿用老一套的低价战略,则势必会导致失败。
  • 正因为生活富足,所以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使人受到冲击。
  • 我在观察零售业的工作第一线时注意到,若想要捕捉日本市场的特征,普通的方法基本无效。
  • 日本的消费者在思维上充满了矛盾的“两面性”:即使身处物质丰富的时代,也不愿轻易掏出钱包;虽然生活富裕,却对“差别”现象尤其敏感。
  • 一些专家们经常说“多样化是当今消费形态的特点”或“在崇尚个性的时代,只有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产品才有销路”等等。但在零售第一线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的我们眼中,再没有比日本市场的消费形态更具有统一化特点的国家了。
  • 在揣摩顾客心理,捕捉产品需求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更要去挖掘深层次的因素。只有经常以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社会现状,“本质”才会浮出水面。
  • 设计让顾客满意的产品时,一定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从建立假设开始一步步按流程执行。不过在建立假设时,很多人都会陷入“为了顾客(即指从卖方立场考虑顾客需求)”的错误思考模式。
  • 我们的经营原则,绝对不可能为了价格而放弃质量。由于价格战会让企业陷入即使产品热销也没有任何利润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尽量避免被卷入其中。
  •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也不会只停留在“价格便宜”上。比起价格,产品的新价值、口味更好的体验更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 如果从消费者的立场考虑,就能理解在产品过剩、消费饱和的时代,相比价格的高低,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
  • 只需像进入公司前一样,单纯地站在顾客角度思考就行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形成专家般的思维方式,因为常年积累的经验有时反而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 当经营者捕捉变化,思考未来企业该如何服务于顾客时,不能唯自身的利益和方便至上,应该经常从“顾客的立场”做出判断,这点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各种环境下长久存续生存的关键。
  • “站在顾客立场”考虑问题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产品研发和货品种类的经营,同样能在企业规划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转而希望便利店能给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更多便捷。
  • 深入思考“7-Eleven对顾客而言到底具有怎样的存在价值”。7-Eleven成立之初的定位是“为顾客带来便利的店”。
  • 而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现状让我想到顾客也许会在生理或心理上希望便利店能成为更邻近的依靠。这一将心比心对待消费者的理念非常简明易懂,获得了全体员工的认可,让公司上下凝聚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 无论组织的规模如何庞大,只要全体成员认准同一目标,就能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开拓前进的道路。
  • 零售の哲学 1.坚持“假设-执行-验证”的流程,一定会有所收获。 2.明确当前的消费模式并非“多样化”的趋势,而是“统一化”的趋势。 3.不是“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
  • 在消费饱和的时代,像过去一样只在表面做文章的“新颖”已不足以撼动消费者的心。除了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外,还需具备绝无仅有的压倒性优势。我们必须明白,当今时代打造热销产品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
  • 我从时代刚刚步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开始,就认定商业经营应该由卖方接近买方,主动出击获得订单。今后必将成为由卖方“主动推销”的时代。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经营也需要“朝令夕改”。 有些管理层认为,修正已下达给员工的指令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但是如果社会形势发生了改变,修正航线自然不可避免。如果这时还固执地维持原先的判断反而会把企业逼入绝境。身为企业领导者,更需要及时发现细微变化,并有能力随时将计划调整为最优状态。
  • 我们的理念并不单纯地停留于“送货”,而是向客户提供“安全、安心且营养均衡的菜式以及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配菜等食品”。
  • 之所以能做出这一预判,是因为我发现社会中出现了下述三点变化的征兆。 1.由于社会老龄化和低生育率,老年人的数目正在持续增长; 2.由两三个人组成的小规模家庭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3.个人经营的商店不断减少。
  • 虽然当时有人质疑推出Seven Meal的时机,认为为时尚早,但我仍然坚持推行了这一决策。
  • 在纷繁的数据和社会的各种动向中,早一步捕捉未来的可能性,思考“必须做出的应对”——这就是我经常建议员工实践的“突破性思考”。如果一味因循守旧,总是以昨日的经验为基础,势必无法打破现有的壁垒,获得开创未来的灵感。并且只有当你形成了对未来的构想,才会产生挑战的目标和意义。尝试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构思和企划能力都会慢慢地得到磨炼
  • 因此对于送餐这一极有价值的项目,我们分阶段地扩大了它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 无论是多么细微的服务,只要能让人感到“便利”,顾客自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因此,“便利”可谓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
  • 而网络虚拟店铺带给实体店铺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直观的“促进产品销售”。
  • 我经常对员工强调“网络与实体店相融合”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掌控了网络即等于掌控了现实。
  • 既然7-Eleven实行了贴近顾客的市场战略,那么今后理应不断地实现作为“生活基础设施”的各项功能。
  • 零售の哲学 1.从“等待型经营”转为“进攻型经营”。 2.成为有创新能力的推销员。 3.尝试网络与实体店铺的相互融合。
  • 今后无论是超市还是百货商场,都应该彻底挖掘目标顾客的需求,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如果不能构建出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企业的生存也将成为问题。
  • 在前文中,我讲述了三点7-Eleven能够保持稳步成长的理由:坚持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全体员工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建立假设,挑战各项业务。
  • 无论面临多么大的困难,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接连发起新的挑战。同时保证在工作的每一天,踏实勤恳地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
  • 经营陷入低谷的企业基本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沉迷于过往一帆风顺的成功经验,永远都不愿做出改变。 2.一味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 具有第1类特征的企业,是因为忽视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被市场所淘汰。
  • 处于物质过剩的年代,消费者确实会对新鲜和少见的东西感兴趣,产生消费欲望。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却远比卖方想象的更加喜新厌旧。追求标新立异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如果不以本职工作为核心,脚踏实地地经营,企业将难以维系长远的发展。
  • 企业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衰老”。 无论是属于哪个行业的企业,如果失去了朝气蓬勃的精神,困在过去的辉煌中任由“年华老去”,那么经营也将随之走向穷途末路。所以我认为,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工作的关键在于经常让组织保持年轻的心态。
  • 企业若是在成长过程中忽视了“当前的应做之事”,必定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影响。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遵循从青壮年逐渐步入老年的自然法则,企业亦如此。如果作为经营的负责人能够看清楚这一点,自然能根据现状,做出“和企业年龄相符”的决策判断。
  • 在企业年龄的增长过程中,除了持续维持组织的良好状态,有时也会面临不得不重新做出大型改造的局面。
  • 无论是在日本或是美国,对改变既定工作方式的抵抗基本如出一辙。
  • 面对企图逃避现实的管理者,我有时会恨铁不成钢地严厉劝说他们。因为我知道既然真心想要重整旗鼓,就必须经历一次“破坏性”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