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面的书籍选择为《结网》。互联网一说产品必提腾讯,因此找了一本腾讯产品经理写的书。

看完了王坚的这本书,对互联网产品经理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果然,产品经理是未来的CEO,需要考虑有关产品的方方面面。

目前对于具体方法部分仍然没有什么代入感,但对于“个人修炼”章节却感触很深。首先是复盘,作者在复盘方面比我更加系统,复盘了投入、投入产出比、标杆、错误与烦恼、外部意见、优点经营。另外是应对压力,作者有一套应对压力的方法,深入分析压力源,然后解决压力源或者接受压力源。

做最挑剔的用户

要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产品。我相信如果你坚持使用,一定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丑化说在前头

我发现一本书能不能读进去,能读到什么程度,与自己的人生境遇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境遇可能是大境遇,也可能是小境遇。

Prototype 职业选择

0.1.0 互联网产品经理

腾讯故事

概念定义

互联网产品经理:通常是负责对现有互联网产品进行管理及营销的人员,也负责开发新产品。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与传统行业产品经理大同小异,按照工作内容的时间跨度可以划分为战略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和日常性工作三大块。

  • 战略性工作。这类工作跨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为产品建立长期的战略布局。局有大有小,产品内部的各个模块如何协同运作,是产品局;一款产品在公司内部的位置,与其他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公司局;一款产品在产业链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影响整个产业链,是产业局。产品经理需要用战略性的眼光来审视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内部、公司内部、产业内部的布局,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控产品的发展轨迹。
    • 发现新的产品机会。产品经理需要关注业界动向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发现新的产品机会,提出产品建议。
    • 为产品的演变、增强和引进提供建议。产品经理需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引领产品演进,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 阶段性工作。这类工作有明确的起始时间,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 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输出产品设计文档,跟进开发进度,并且对新产品进行测试和验收。
    • 参与年度商业计划的制定。通常,公司每年都会更新一份整体的商业计划,用来制定公司未来几年的财务目标。这份整体的商业计划是由公司内各个具体产品的商业计划汇总而成的,产品经理需要参与制定自己所负责产品的部分,预测其未来几年的收入和成本。
    • 利用公司内部、外部资源开展营销活动。除了练好内功,把自己的产品做好,产品经理还考虑如何把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使用它。只有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产品才是成功的产品。有些公司有专职的营销经理来开展活动,在没有营销经理的情况下,这部分工作默认是由产品经理完成的。
    • 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并制定应对方案。产品之间的竞争就是商业战争,大家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拉拢用户,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是克制他们的前提。
    • 更新产品并进行相应的用户教育。战略性工作中为产品的演变、增强提供建议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建议转化为产品的更新,并告知到用户,教会他们使用。只有用户真正用起来,才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 降低成本。如果你的产品有收入,降低成本可以提升你的利润率;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收入,那就更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了,低成本可以让你的产品在有限的预算下存活的时间更久。
    • 重新规划产品线。产品经理需要定期审视自己的产品线,扩展、合并或取消一些产品,保持产品线的竞争力。
  • 日常性工作。这类工作是按日执行的,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 收集分析竞争情报。竞争情报包括竞争对手动向、行业趋势与机会、产品运营数据和用户反馈信息等,之所以把这项工作排在日常性工作的首位,因为它是战略性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的重要基础,产品经理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竞争情报引发的。
    • 协调开发、运营、客服、销售等资源以保证产品正常运作。本职工作中的本职工作。
    • 执行商业计划。产品经理需要带领产品团队完成商业计划中的财务目标,包括收入和成本。有时候产品的目标并不是直接盈利,这种情况下会有类财务目标的考核,比如活跃用户数、网页浏览量等。这些目标在商业计划中已经被分解成了若干个关键任务,比如我们要通过任务A提升8%的浏览量,通过任务B提升5%的浏览量,执行商业计划就是要将这些关键任务进一步分解为每天的工作,通过逐日的执行完成关键任务,从而完成(类)财务目标。

Linda Gorchels在《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中提到:“理性状态下,战略性工作约占产品经理总工作时间的15%-25%;阶段性工作约占20%-30%;日常性工作是基础,约占40%-55%的时间。”

产品经理在产品团队中的角色

当老板的精力顾不过来时,产品经理成为了团队其他成员的补集,润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产品经理是自己所负责产品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其个人的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与产品的成败息息相关,这使得产品经理需要关注一切能左右产品成败的因素,并且尽力去填充产品所需要的一切工作。缺少项目经理和营销团队,产品经理就是第一替补,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具备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一些工作能力。

老板们的误区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被人挑战,这是事实。在马路上拦住10个路人,问他们对Google的LOGO有什么看法,对QQ这款产品有什么看法,10个人里面有8个都能扮演批评家说上一通,但我们要界定清楚,批评家和导言并不是一回事。绝大多数批评家都拍不出来电影,也不能设计出美观的界面或是好用的产品,他们的特长是洞察问题发表批评。

0.1.1 职业测试

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很庞杂,如果从需要的能力来看,反而简单一些,无非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敏锐发现问题的产品经理最少,这样的产品经理可以开拓出靠谱的新产品或者重要的产品功能。

分析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逻辑性,能不能分清事实和观点,能不能获取到有价值的事实,能不能绕过一些逻辑谬误的坑,比如以偏概全、虚假两分;另一方面是对问题的定性能力,只有用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可能得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看是否能应对一些棘手的情况,例如项目周期忽然缩短了怎么办,研发资源不足怎么办,设计稿出来以后老板不喜欢怎么办,可能性测试中发现用户找不到注册入口怎么办,等等,能从容应对这些情况的就已经是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了。

0.1.2 职业发展

产品经理负责的范围越是具体(比如是只负责某一个表单),这个产品就越容易在变化中消亡,进而导致产品经理需要更换工作内容甚至工作岗位。

不管你是准备踩在每一次变革的浪尖上,还是想修炼以不变应万变的神功,都需要牢记两条法则:

  • 创造用户价值是第一要务;
  • 机遇只光顾能力上做好准备的人。

Alpha 创建互联网产品

0.2.0 从概念开始

一切媒介中的一切作品的创作都遵循6个步骤:概念 -> 形式 -> 风格 -> 结构 -> 工艺 -> 外观

确定产品概念是要确定它“满足了用户哪方面的需求”,而不是确定说“做个SNS网站吧”,从形式开始是很多产品失败的原因。形式是概念的上层建筑,没有搞清楚概念就直接从形式开始,照虎画猫,这样炮制出来的产品背离用户价值的风险很高。

概念从哪里来呢,我们如何开始?毕加索曾经说过:“拙劣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取。”——从现有的各种产品中将别人的概念“窃为己有”,是一条捷径。

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重新发明轮子有两个主要问题:

  •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可以发明出来;
  • 重新发明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

为什么模仿者摘了这么多果子呢?唐·道奇发现创新者往往缺少兼备技术远见和管理能力的领导者没有这个致命的问题,相比创新者,后来居上的模仿者更加综合:

  • 更好的商业模式
  • 更好的市场定位
  • 更好的时机
  • 选择了更好的平台
  • 更好的管理

不要因为概念上的模仿就否定概念之外真实有效的创新,也不要因为原创了一个概念就自以为天下无敌。事实上,真没有那么多直接能用的轮子,否则,模仿者的成功轨迹中为什么都有那么多创新?

既然是模仿,全盘复印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创新?

别人已经实现了某个概念,我还能加入竞争吗?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创造用户价值第一,二是能看到潜在竞争对手的不足并且有能力做得比他们更好。

如果我有了一个原创的概念怎么办?

原创概念是怎么来的?

0.2.1 概念2.0

Twitter的蓝海

当软件变成服务

进化到2.0的我

正确理解低成本

0.2.2 过滤

过滤就是从概念出发,系统地审视基于这个概念的完整商业模式,iPad上的Business Model Toolbox提供了一个非常凝练的商业模式画布。

先有目标用户还是先有为用户服务的点子

这个产品概念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它被实践过吗?

产品概念是否被解释明白了,或者有没有被解释变形了,这些可以用“真实世界投射法”来验证。真实世界投射法是将互联网上的概念投射到真实世界中比较普遍的事务上,通过已经被验证的真实世界案例或规则来推断这个互联网产品概念的可行性。

通过哪些渠道可以接触目标用户?

用户希望与产品建立和保持哪种关系?

互联网产品如何赚钱?

能否成为现金牛或平台?产品在公司的战略布局中处于什么位置?

是否具备实现产品所需的资源?

需要完成哪些关键任务?

需要哪些合作伙伴?

有哪些主要的成本?

0.2.3 获得投资

天使投资者王啸总结的三大问题:

  1. 产品概念是否处于趋势上,是否在满足强需求和频发需求?
  2. 是否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突破之后如何建立壁垒?
  3. 团队能力与产品概念是否匹配?

产品概念是否处于趋势上,是否在满足强需求和频发需求?

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如果要走融资路线,顺利的话大致上会是这样一个过程:

  • 第一年:公司成立,天使投资5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200万美元。
  • 第二年:A轮融资,VC投资4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1200万美元。
  • 第三年:B轮融资,VC投资8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4000万美元。
  • 第四年,C轮融资,VC投资20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8000万美元。
  • 第五年: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

如果不在乎能做到多大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只是简单想把一些需求解决好,其实不用花心思研究融资知识,自己启动产品,逐步把用户服务好,也是一条路线。

是否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突破之后如何建立壁垒?

团队能力与产品概念是否匹配?

基础的能力或修养:

  • 诚实;
  • 有所长有所短;
  • 不会浪费时间重新发明轮子;
  • 能够在行进中不断开火,而不是纸上谈兵;
  • 毫无怨言地主动填充团队中空白的角色;
  • 愿意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其他人善意的建议;
  • 能够团结和引领团队。

0.2.4 把概念变成图纸

消灭拖延提升效率的方法,就是把任务分解为连续的、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小任务。

0.2.5 关注用户体验

别让我等!

别让我想!

别让我烦!

0.2.6 管理项目

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是什么关系,谁说了算?

实现一款产品需要哪些资源?

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的时候需要关注什么?

对项目进行可视化管理

0.2.7 检查与处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产品总是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怎么办?

0.2.8 网站分析

“我的网站还不够成熟,没有必要这么早投入精力做分析吧?”

如何着手进行网站分析呢?

在进行网站分析的时候,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吗?

产品运营状况简报

0.2.9 拉动

平台拉动

口碑拉动

0.2.10 持续更新

0.2.11 优雅降级

0.2.12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需要研究哪些因素?

竞争情报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

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获取竞争情报

如何把情报收集齐?

竞争情报如何生效

Beta 个人修炼

0.3.0 把事情做成

  • 利他思维
  • 专业能力的积累达到一定水准
  • 持续学习
  • 韧性

0.3.1 沟通

0.3.2 持续学习

个人自省表

  1. 我的时间花在了哪里?是否符合2:3:5的比例(战略性工作:阶段性工作:日常性工作)?(人际关系、用户体验、个人娱乐……)
  2. 我投入时间最多的几块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回报?(产品业绩提升、个人能力提升、保持心理健康……)
  3. 在这方面有没有更好的标杆可以学习,我的效率还有多大提升空间?
  4. 我犯了哪些错误?
  5. 最令我头痛、郁闷的事情是什么?
  6. 我听到了哪些对于我个人的建议和批评?
  7. 我有什么值得发扬光大的新习惯吗?

刻意练习包括以下方面的要素:

  • 关注技能的改进,而不是结果;
  • 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明确的目标;
  • 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并善用它们。

0.3.3 面对逆境

如何保持团队的兴奋度,战胜逆境?

一个人的信念是否坚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提前预计和接受了坚持信念的代价。如果对坚持信念的代价考虑不足,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盲目信念只能叫做憧憬或者幻想,是很容易被逆境打败的。

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产品的处境和主动放弃

我在团队中争取不到话语权,怎么办?

关键问题在信任

压力管理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承受过度的压力之后,接下来需要分析压力源是什么,是什么在不断地给我们制造压力。

压力源可能存在于很多个方面:

  • 个人方面 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失落等;
  • 家庭/爱情方面 家长和爱人对自己期望过高、责骂、啰嗦、家务太多、家庭经济欠佳、家人争吵等;
  • 工作方面 任务太多、老板和上司期望太高、产品业绩不理想、同事关系不好、沟通不畅等;
  • 社会方面 住居环境差、交通拥挤、卫生环境恶劣、噪音污染、社会风气败坏、通货膨胀等;
  • 朋友方面 缺乏知己、被朋友欺骗、被朋友冷落、被朋友排斥、发生纠纷等。

压力源往往隐藏得比较深,这是我们的某种本能把它藏了起来,似乎一切都没问题,但是它却在角落里持续地制造着压力。所以,解决压力的关键在于解决压力源,而不是采用消极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没想清楚”,无法快速决策,也是一种压力的表现,压力源在于害怕作出错误的决策而影响了产品的业绩,当我们认清压力源之后,找到一些适当的方法让产品的业绩可控,自然就消除了“没想清楚”的问题。工作任务太多,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效率不够高,向有经验的朋友、同事请教更好的工作方法,看一些专业书籍,使用一些能够提升效率的工具,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之后问题就解决了。把压力源彻底消除,它所制造出来的压力也就随之消失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则得以保全。

压力源不一定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消除的,有句话叫做“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除了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有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飞涨的房价、父母的衰老、同事的心情,等等,我们要识别哪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想办法接受。

每一个岗位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都有优秀的同事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用心投入去体验。无论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这种全力投入的过程,都是有意义的积累。

有的朋友很心急,对一个岗位、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遇到困难的问题就浅尝辄止,还未体会到精髓所在,就急于换岗、换公司、换行业。有位艺术大师曾说过,“不精一艺莫谈艺”。我个人建议,年轻的朋友可以更耐心一些,尝试用心投入去发现工作之美,尝试体会工作本身的快乐。

0.3.4 创新

坐拥平台的公司是不是依靠“后发先至”就好了,不用主动创新?

如果大公司更积极地进行主动创新,是不是会形成大者恒大的局面?

如何通过创新挑战行业领导者?

可以在哪些环节进行创新?

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