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的读书笔记。

前言: 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切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自序: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 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这段话的意义,是否代表摆脱了欲望,跟从心灵的指引)

在集中营的经历:集中营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反映在普通囚徒的思想中的?

集中营是一场为了每天的面包、为了生活、为了朋友的斗争。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或朋友的名字从旅客名单中划去,尽管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自己或朋友的胜出就意味着另一个的死亡。

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欲望去考虑道德和伦理问题。

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就不可能再挽回。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

作者刚到集中营:仿佛一个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天生乐观的我(乐观情绪经常主宰着我的情感,连最绝望时也是如此)常常想:这些囚徒看起来身体健康、情绪高昂,还时常笑哈哈的,说不定我也能获得他们这样好的待遇呢。

精神病学“暂缓性迷惑”:被宣布处决的人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死刑可能暂缓执行的幻觉。

在这批被转移的人中,大约90%的人要走向死亡。

那一刻,我懂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心理上也达到了第一阶段反应的极点——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

等待淋浴时,赤条条的身体使我们意识到:除了赤裸的身体,如今我们真的是一无所有。前半生挣下的财富还剩什么?现在,眼镜和皮带就是我的全部财产。

我们抱有的幻想一个接一个地破灭,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开始被冷酷的幽默感战胜。除了奇怪的幽默感,我们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好奇。人们迫切地想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结果又是怎样。

几乎每个人都动过自杀的念头,这种念头源于绝望的处境,源于时时刻刻笼罩着的死亡威胁和不断接近他人的死亡的事实。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徒在恐慌的第一阶段就已不再惧怕死亡。

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心理反应的表现,这些症状使他们对每天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正是由于这种冷漠外壳的包裹,囚徒们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

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

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人们对于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寄托于更高,更精神性的事物上,这种精神性的事物不会被集中营生活摧垮。

人类完全地、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环境。但在集中营生活的经验表明,人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的。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走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实际上,人们也经常会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刻。每天每时你都需要作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使你要么屈从于致命的暴力,要么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同时也将决定你是否成为环境的玩物,是否抛弃自由和尊严而变成标准的囚徒。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困苦环境所提供的能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这也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

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的犯人,注定要走向毁灭。由于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他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三阶段:解放后犯人的心理学。集中营生活的压力突然消失可能带来道德出轨,还有两大因素可能损害被解放囚犯的人格:回到原来正常生活后的心酸和理想情景的幻灭。

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是着重于意义的心理疗法)。同时,意义疗法还对所有的恶性循环群系和反馈机制进行散焦,因为它们在神经官能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追求意义

      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也只有这样,他才满足了自己追求意义的独特愿望。

 存在之挫折

      人对意义的追求也会遇到挫折,这就是意义疗法所谓的“存在之挫折”。“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1)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2)存在的意义;(3)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存在之挫折会导致“意源性神经官能症(俗称:精神病。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一定程度的冲突是正常的、健康的。苦难也不总是病理现象,苦难非但不是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反而可能是个人进步的表现,如果苦难是由存在之挫折引致,就更是如此。

      人对生命价值的担心乃至绝望时一种存在之焦虑,而绝非心理疾病。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心理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条件。

      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最恶劣的环境下)。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是人固有的,也是精神健康所必不可少的。

      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我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极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题)。

 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可能是由于人类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在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在最近时期,人类还遭受了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

      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叔本华

      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代性补偿。还有一些时候,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被追求享乐所替代。

 生命之意义

      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由于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况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们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存在之本质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

      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物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爱之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

      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你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苦难之意义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那时重要的是,能够见证人类潜能之极致,即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我们目前的心理-卫生哲学强调的是,人应当幸福,而不幸福是调试不当的结果。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不可避免的不幸之重负由于对不幸感到不幸而变得更加严重了。

      生命的意义是无条件的。

 次临床问题

      精神病专家面临越来越多的病人提出的人生问题,而不是神经官能症。

 意义治疗的心理剧

      想象老了以后回顾自己一生。

 超级意义

      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意义比逻辑要深刻得多。

 生命之短暂

      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它们被保存下来,成为历史,在那里它们得到了救赎,免除了短暂性。

      在任何时候,人都必须决定哪些可能性将成为他存在的纪念碑。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跟恐惧能带来你所害怕的事一样,强迫性的愿望反而使你极为盼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矛盾意向法基于两方面的事实:一、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二、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学会自嘲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从而治愈。

      除非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特定的生命使命上来,否则反应消除法最后也不可能起作用。

      打破恶性循环的,不是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自我考量(无论是自我怜悯还是自我嘲弄),治疗的要义在于自我超越。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集体神经官能症,因此每个时代都需要相应的特定心理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

      现代的集体官能症——存在之虚无——可以被表述为私人和个人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认为生命毫无意义。

      如果心理治疗自身不能摆脱当代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人不过是生物、心理和社会条件的产物,或是遗传与环境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它永远也对付不了这种大范围的集体官能症。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泛决定论:认为人应当无一例外地抛弃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这种论调是作者不赞同的。

      人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的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同理,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决定的自由。

      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的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精神病学的信条

      没有任何事物能使人完全丧失自由。

 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

      如果一个医生仍然自认为是技术员,那他就等于承认自己眼中的病人只是台机器,而不是患病的人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写在后面的话

 为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辩护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指的是即使身处“三重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1)痛苦;(2)内疚;(3)死亡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是’

      乐观主义不是通过命令获得。你甚至不能强迫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事情都无例外地保持乐观。

      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一是错误地把失业和没用等同起来,二是把没用和生活没用意义等同起来。

      大量经验证据表明,三大症状——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都是由于意义疗法中所谓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的。

      对意义的认识在我看来最实不过,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说,意识到在给定情境下“能够做些什么”

      你们跟我一样,也是人,因此你们是自由地做了违法的事情,成了罪人。不过现在你们有责任通过超越罪过、超越自己、重新做人而战胜它。

      人的有用性是从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角度来定义的。但是,今天社会的特点是看重成功,因此尊崇年轻人。这实际上忽略了那些不再年轻的人的价值,并且模糊了尊严意义上的价值与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之间决定性的差别。

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集体性神经官能症)。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生命之意义:

 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由于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况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们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物或面对某个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

      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你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意义疗法的一些临床做法:

心理剧:想象老了以后回顾自己的一生

矛盾意向法 :跟恐惧能带来你所害怕的事一样,强迫性的愿望反而使你极为盼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学会自嘲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从而治愈。 除非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特定的生命使命上来,否则反应消除法最后也不可能起作用。

战胜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