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无人驾驶:十万亿美元的大饼怎么分?》经济学人·商论 的读书笔记

序:无人驾驶 vs. 器官移植

在欧美,可供移植的器官主要依靠热心人捐献,而最主要的捐献人来源就是车祸中意外去世的人。如果3D打印人体器官或者利用动物生长人所用器官的技术赶不上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那么将会有很多病人因为没有可供移植的器官而绝望。

按照摩根士丹利估算,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价值约为每年两万亿美元,而个人交通市场价值高达十万亿美元。

那么怎么预测才会更靠谱一点呢?有两条思路可供参考。

第一,未来不会是现在的改进版或者增强版。一台电脑绝对不是一台更好的打字机。如果用线性的思维去预测未来,一定会错漏百出。如果我们以为未来无人驾驶仅仅是私家车变得超级智能,人们想去哪儿就自动载他们去哪儿,那一定会被未来拍砖。就好像汽车刚刚发明的时候,有人以为仅仅是没有马的马车而言,却根本没有想到汽车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如果我们想全面地预测无人驾驶的未来,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汽车取代马车的历史。一个很好的历史参照系是汽车发明后多久才全面取代马车。如果仔细梳理一下历史,你会惊讶地发现,量产的汽车替代马车整整花了20年的功夫。而马车又是什么时候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呢?其实是100年前的1910年代,虽然那个时候福特已经开始流水线生产Model T了。难怪1894年的伦敦《泰晤士报》会提出一个著名的预言:到1940年,伦敦每条街道都将被埋在9英尺的马粪下面。虽然1894年配备汽油车发动机的汽车已经发明,但是到了1910年马粪的确成了纽约市最头疼的问题。可以说《泰晤士报》准确预测了马车未来持续增长的20年,但它没有预测到马车随后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到了19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马匹就只有十年前鼎盛时期的零头了。所以,如果历史会重复,我们现在要问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快迎来Peak Auto了,也就是汽油车最繁荣的鼎盛点快到了。

另一个很好的历史参照系是,在汽车大规模取代马车的100年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预见到后来发生的一切,无论是美国的郊区化运动给城市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还是高速公路催生的零售与连锁业的变革。

不过,开脑洞之前,还得提醒一句老话:魔鬼在细节之中。比如,当我们醉心于无人驾驶汽车会成为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畅想移动的会客厅、行走的电影院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一件小事,那就是人群当中至少有5%的人会晕车。即使你一般不会出现晕车问题,也很难在行驶的车内看书或者玩手机十分钟以上而不头晕恶心。

原因很简单:大脑如果同时接收到来自内耳和眼睛的不同信号,就会产生混乱。在车内长期注视一件静止的物体,比如说看书,内耳仍然能感知到汽车在运动,眼睛却告诉大脑周围环境是静止的——两个感官传递的是完全不同的信号。

一、预测与前瞻

卖的是车票,不是车

你若想买一辆全自动驾驶车,可能还得等上十年。无人驾驶汽车一开始会被卖给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运营商而非私人车主,有两个原因:第一,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仍太过昂贵;第二,如果把无人车的行驶范围局限于城市中心这类已经被详细测绘的地区,要让它们安全、可靠地工作就容易得多。

无人驾驶汽车要便宜到适合个人买,且有能耐在预先界定的、划定地理围栏的范围以外地区运作,很可能还需要许多年。与此同时,随着便宜的无人出租车队在都会区不断扩张,原本已经不大想买车的城市年轻人可能会完全打消买车的念头。

汽车制造商遭遇新的竞争对手:科技公司和叫车网络。

对用户的收费模式也会改变。优步已经在一些城市里测试类似电信公司使用的月付计划:用户每月支付固定价格,可获得一定里程数或乘车次数,就像手机套餐包含特定的通话时长、短信数量和数据流量。

瑞银估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存量将减小一半。除非汽车的寿命极大地延长,否则每年需要的新车数量将会增加。

功能决定外形

今天大部分的无人驾驶汽车都是改装普通汽车让它们能自行运转。但在不需要方向盘和脚踏板之后,无人驾驶汽车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可以多得多。

汽车经销商,修车店,零部件生产商都会受到打击

出租车、送货车和卡车司机是最直接受到无人车威胁的人群。

城市规划:自动化理想国

无人车有可能增加或者减少车流,让城市更密集或者进一步向外扩张。这一切都取决于其使用规则,尤其是定价

无人车的分时分地收费机制可能成为灵活的政策工具。

一方面,城市居民转用无人车可能导致城市变得更密集,因为目前用于停车的一些空间将被用来盖房子;另一方面,由于无人车乘客能在路上工作甚至睡觉,长途通勤变得更容易接受,从而促进城市扩张。

回望历史,20世纪汽车的许多缺点源于未能恰当地对用车定价。

社会:别样的世界

无人车能够大大减少交通事故。

无人车让每英里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商店来找你

警惕的眼睛为老人,幼儿,残疾人带去自由和独立。

对决策者的影响:交通法规

明智监管和智能技术必须齐头并进

自由交流:拥堵的明天

从政治角度看,它可能会让对道路收费更容易,从而改善交通。

二、在位者对阵搅局者

特斯拉

汽车产业:最后的安逸时光

汽车产业:超级通用汽车

熊彼特:我的车比你的拉风

三、无人驾驶需要哪些新科技?

电动车:充电前行

晕车:“令人作呕”的车

无人驾驶汽车:眼观前路

数字化测绘:汽车地图测绘